今天是6月5日,距离中考还有最后的10天时间,高考也近在眼前,全杭州都充满了紧张的气氛。先是禁了广场舞,继而封锁KTV,美其名曰“为了让考生安静复习”。然而,笔者认为禁噪音什么的都是表面文章,对于考生来说最重要的其实是心态。
中高考是非常重要的考试,直接或间接地决定了一个人的前途和未来。正是迫于这种心理压力,千千万万的考生陷入了考前的紧张和焦虑中,且随着考试的临近,这种紧张和焦虑越来越明显,且在考试当天达到顶峰,甚至有许多人在考场上当场晕倒,这实在是太可怕了。笔者认为,这是压力累积到极限时的必然结果。而这种压力之所以会造成这种后果,是因为考生压力增加过多过快,且缺乏排解压力的途径。
考生的压力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:考生自己、考生家长和社会。这三个方面互相影响、互相促进,使得考生陷入压力不断增加的恶性循环而造成恶果。笔者认为,在这三个方面中,考生家长占制造压力主导地位,社会压力和考生自己“要强”所带来的压力远远不如家长制造的压力多。这是因为,当今社会,家长都是“望子成龙,望女成凤”,而过多地寄望于孩子。他们大都自作聪明地不断给孩子施压,企图用这样的方式激励孩子学习,结果却适得其反、差强人意。这是为什么呢?说到底还是两个字:心态。
“心态”一词近年来比较常用,网上随处可见如“什么心态”这样的调侃。笔者认为,网友所说的“心态”的意思更偏重于“动机”或“目的”,而本文中所讲的“心态”是表示一个人的精神状态。一个人的心态,对他的人生成长和发展会有极大的影响。好的心态不但可以成功应对考试,还能更好地享受学习生活。但是我们的心态是起伏不定的,时好时坏。到底什么样的心态适合面对考试?笔者通过各方面的调查和研究,最终总结出了三个字:平常心。我操,此言一出,可以想象,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必将纷纷响起批判我的声音。我不怕批判,我要推翻的正是这种中国人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。
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好强的民族,拼搏精神深深扎根于我们每个人的内心。然而,时代在改变,人类文明在发展,我们渐渐从武力的拼搏过渡到文化知识的拼搏,其本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。显然,用旧的心态来面对文化考试是绝对不合适的。记得有的学校贴出过这样的“励志”标语:“提高一分,干掉千人”更有甚者,喊出了“只要学不死,就往死里学”的口号。我操,怎么越听越有打群架的赶脚?当今社会已是大体和谐的社会,我们应当提倡文明竞争,摒弃毁灭别人的心态,认真做好我们自己,心平气和地参加考试,就像做回家作业一样,毫不紧张。这才算是拥有了良好的心态。
话说回来,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,都有适合自己的心态。争强好斗的人,有点压力不一定是坏事,但不能过头;文静淡雅的人,你让他紧张他都难以紧张,因为这类人的心是很安静的。我就是属于这样的人,你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