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生就像一场考试,不必在意考了多少分,在乎的,是遇到的题目,以及做题时的心情。
我们无法选择我们所做的题目,正如我们无法选择我们的父母、我们的家境和我们的国籍一样。但这对每个人来说又是公平的,倘若让我们选择我们的父母与家境,那么富人必定不够用;倘若让我们选择国籍,那么美利坚必定会面临严峻的人口问题。但是,一切都被随机分配的我们,却在学校这等地方被弄得千人一面,这是大天朝教育的悲哀。
人要长大,面临的第一关就是青春,所以青春是一道大题。在这道题里,我们本应选择属于自己的独特的答案,因为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。我们本应自愿选择是否接受教育,却被“九年制义务教育”压迫——我并非认为接受教育不好,而是觉得,倘若国家体制健全了,穷人富裕了,国民受教育意识提高了,谁会上不起学?谁会不愿上学?谁还需要这种强制性法律法规?一个人民温饱都没解决的国家却在谈教育,也难怪有出现所谓的爱心人士要搞什么“免费午餐”了(其实是一种炒作)。解决人民温饱问题本应是国家的任务,而非所谓爱心人士的义务。所以,我们长期被这种扭曲的观念洗脑,被“不读书=自毁前程”的观念洗脑,必定难以放下沉重的思想包袱。于是,做这一题时,我手中的笔颤抖了,我不知应如何面对这道错题。然而,就如今教育部这德行,这题恐怕要一直错下去了。
人生还要经历很多题的考验,如婚姻题、就业题、养老题等。可怕的是,我们在有生之年并看不到自己的分数。非得等到挂墙上了,家人为你开追悼会之时,才给我们打个分,写几句“评语”总结一下我们的人生。这“评语”无非是可在墓碑上供后人观瞻的,毫无意义。我若是死了,绝不想留下一点痕迹在这世上,骨灰可撒入大海,遗迹可用炸药炸平,也无需为我开追悼会,因为我讨厌别人在我背后议论我的是非。
人生就是这样,大考套小考,大题套小题。每个人都要用尽一生一世去答题,在意的不是得分,而是做到的题,以及做题时的心情。
五月三日。
“当一个人绝望的时候,就什么都不想说了”——小擦
“你能不能写点积极的东西,不要每次都看到社会不好的一面?”——我的语文老师
我语文老师表示我的作文很蛋疼